广期所推出“助绿向新”产业服务计划
370
2024 / 09 / 12
8月29日,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次日,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传承·创新·笃行,电影和观众在一起”,在长春国际影都金色大厅举行。自2014年至今,由国家电影局发起并主办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走过了十年。十年间,新力量论坛业已成为引领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提升创作质量,培育电影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响亮品牌。
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在论坛上发言。本文图片均由官方提供。
论坛开幕式上,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在致辞时表示,“今年以来,电影界砥砺前行推进五一档,暑期档,创造了电影票房,但是还有很大距离,我们要看到潜在危机。进入暑期档以来,尽管有100部左右影片进入市场,但是市场表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票房下降22%以上,凸显出电影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危机已经到来,改变迫在眉睫……面对这些不断交织的新老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举办论坛希望通过彼此交流碰撞火花,为电影的未来寻找光明灯塔,因创新的姿态激发更多前行的活力。”
当日上午的论坛内容聚焦探索新力量的价值和精神,分为“类型片的观众缘”、“新喜剧与新观众”、“电影语言如何创新”三组主题,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担任主持人。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
“类型创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尹鸿在发言时表示,今年的春节档和暑期档推出了多部类型片,创作规律也在发生改变。“可以说我们已经找不到纯粹单一的电影了,国内外很多专家也在分析类型的重组与融合,类型创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暑期档犯罪动作片《重生》自8月16日上映以来,已经取得2.65亿票房。该片导演、主演马浴柯说到类型片,“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做演员时没演过好人。在我自己尝试做导演的初期,《怒潮》《重生》都是关于犯罪题材的类型片,这类型的题材在中国电影市场和国外电影市场有很多样板,不能按原来的套路继续面对观众,因为观众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我们要跟上时代。”
“不敢讲创新,我更多的是微创新,试图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在里面。因为犯罪类型片不能只讲犯罪,要讲如何打击犯罪,加入受害者的情感支撑就会更容易将观众带入进来,和我们一起使劲,惩罚犯罪的人和行为。我的电影最本心的层面一直在召唤真善美,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有光。”马浴柯说。
导演、演员马浴柯
8月10日,动画电影《白蛇:浮生》上映,以超9400万元的单日票房摘得“2024年七夕档票房冠军”。作为神话IP《白蛇》“三部曲”的导演,陈健喜和李佳锴分享了他们的感悟。“国产动画作品能走到第三部很难得,这离不开观众的喜爱,也离不开我们创作的角色,动画电影的观众缘一部分来自可爱的学生,我们在创作时首先要想到校园观众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这五年来,大银幕上小白与小青的动画形象,它们既是传统文化的符号也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并陪伴他们共同成长。”陈健喜说。
李佳锴在发言时表示,用动画电影讲故事,导演像是说书人。“无论唐时故事还是宋代笔记,都需要我们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视听语言让更多人驻足聆听。在《白蛇:浮生》中,我们在正传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宋代的市井文化和生活细节,为传统故事注入新的活力,这正是动画电影本身在发展的证明。”
从电视编导到小说作家,再到电影编剧、导演,张嘉佳在近20年来完成了多次华丽转身。他的最新导演作品《云边有个小卖部》,在今年的暑期档取得了5亿元票房。“作为80后,我们一出生就适逢中国香港和美国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对于80后、90后来说,电影就是我们的青春。但00后的一代,他们没有经历过录像厅、DVD时代,他们的视听语言的习得更多来自网剧、短视频的培养,以往总结出来的大量电影创作规律,在00后那里不一定成立。电影唯有发展出属于新时代年轻人的新类型,才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张嘉佳说。
张嘉佳介绍说,《云边有个小卖部》并没有举行首映礼,而是注重同名小说读者的观众基本盘。“相较于传统商业电影,这部片子叙事上有些‘散’,但我不能丢掉小说里这么多的人物线,只能提高叙事效率。我看到有专家指出这部片子违背了创作规律,可不违背那些经验的话没办法还原出故事原貌。现在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起码让00后走进了影院,我想可以把它定义为一种新的类型。”
导演张嘉佳
校园霸凌题材影片《默杀》是今年暑期档的票房亚军,导演柯汶利表示电影呈现的人物是众生相,每一个角色都在诠释着“沉默”杀人的主题。“电影随着时代变化,类型片也一定要做出改变,创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敏锐,紧跟观众的步伐。在《默杀》中我尝试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加入喜剧元素,比如蔡明饰演的角色可能就会让观众发笑。这就是在做类型的结合,主菜中加一些调味品,让大家在观影时有更多的趣味。”
“另外一点体会是,《默杀》从剧本创作到宣发阶段,我们都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观众包括宣发伙伴中做测评,涉及的提问可谓面面俱到,一起来找出问题并做出删减和优化。如此电影在上映后,就会有效地降低舆情和观众的负面评价,这种方法对我的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柯汶利说。
导演柯汶利
《来福大酒店》是导演刘博文的大银幕处女作,票房虽不尽如人意,在观众群体中却收获了不俗的口碑。刘博文在发言时表示在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中,自己也融合了一些类型片的元素。“我特别认同一位老师说的话,‘导演是一颗糖,是给观众的一束光。’当观众走出电影院时可以感受到力量和温暖,这是我们电影人应该要做的事。同时,我也特别认同另一位前辈的话,电影要满足观众的‘非分’之心。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一定有它‘非分’的部分,如此也会找到喜欢它的观众。”
导演刘博文
作为业界资深导演、监制,黄建新在点评时表示,今年暑期档的票房成绩不能令人满意,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现而今印度电影市场票房也跌得厉害,韩国电影市场因为他们的电影人大量参与奈飞网剧也不乐观,可以说当下电影面临的问题是世界性的。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势下,为什么这一次电影没有印证‘口红效应’(发生经济危机时,反而看电影的人多了),恰恰在于电影的虚拟呈现方式是不需要看真人就可以获得感受的艺术形式,因此网络替代它的可能性就特别大。”
“最近《黑神话:悟空》的游戏大火,几天时间就有几十亿的收入,我也在想这是为什么?游戏有互动性,年轻人拿到这样叙事体的游戏时,通过参与和操作,对个性和性格的成长是有直接效应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自然会迷恋。与此相较,电影还是相对被动地在看,观众是被动地参与和接受。我们要研究电影的故事怎么能让观众的感知和认知主动参与进来,这一点特别重要。新方法和新技术必然带来新的想法,而类型只是某一部分观众适应的心理模式,在这个空间里创新是第一位的。年轻一代导演要努力把电影拍得生动有诱惑力,让观众跟着你走,中国电影的未来就依旧是有希望的。”黄建新说。
导演黄建新
“泛道德化评价,会让创作之路越走越窄”
作为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抓娃娃》的导演、编剧,闫非在发言时把中国电影市场比作一个班集体,“动作片就像是体育委员,能打出国门;科幻片是学习委员,可以出国交流;艺术电影是文艺委员,可以保送去柏林、威尼斯;喜剧片则像是班里坐在最后一排的‘坏学生’,主动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它人缘好,成绩时好时坏,但它不自卑,因为它可以感受到班主任在保护它的想象力和个性,保护着它传递幸福的初心。希望有一天,中国喜剧电影也能走出国门,让更多不同国家的观众了解真实立体的中国。”
导演闫非
导演董润年的作品《年会不能停!》,在年初贺岁档取得近13亿的票房佳绩。“喜剧电影不仅仅要搞笑,更要反映公众关心的社会问题。”董润年介绍说在《年会不能停!》的创作过程中,自己带领团队用到了三到五年的时间深入一线调研。“很多喜剧桥段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这对我们创作有极大的帮助。所以还是要深入生活,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包袱、段子是最鲜活的,我们唯有深入生活、多采访、调研、记录,才能找到创作的源头活水。”
导演董润年
作为今年五一档的票房冠军《末路狂花钱》的导演,乌日娜也是今次论坛发言嘉宾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她认为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公众关注的话题也愈发多元,喜剧电影更要找准观众的共鸣点。“我出生在锡林郭勒大草原,成长的经历让我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善良和坚毅,当下的我们比以往更需要欢乐和爱,更需要让我们快乐的喜剧电影。而喜剧和生活是一场双向奔赴,生活为喜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喜剧又以独特的方式回馈了生活。我们想要知道观众喜欢什么样的喜剧,就需要保持敏感而开放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去理解别人。”
导演乌日娜
作为业界知名编剧,束焕在发言时认为在喜剧的赛道里,喜剧电影已经成为“高端产品”。“真正下沉的产品是什么?是短视频、小程序剧、微短剧,它们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来体现所谓的爽感,这其实是一种掠夺性的开采,让我们的感官接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没有逻辑。而电影如果也去追求这样的节奏,把电影碎片化、短视频化则必死无疑。观众走进影院看喜剧电影,头70分钟是俯视片中的主人公,对这个人物产生优越感,最后20分钟则是想成为这个人,这才是我心目中好的喜剧,它讲的是成长的故事、共情的故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守电影的使命感和艺术的品格,尊重电影本身就是尊重观众。”
针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环境日趋复杂,网络舆论对电影的影响加剧,束焕也坦承了自己的困惑。“在中戏戏文系读书时,老师在大一就告诉我们,你们在生活中要按照道德的原则生活,在创作中则要按照情感的原则来生活。戏剧和影视作品的核心是面对生活提出问题,展现人类的某种困境。但现在反过来了,我们的某些观众在生活中肆意妄为,却在面对一部电影时要求绝对的‘道德’。如果用这样的评价体系来要求,喜剧就是不成立的,因为喜剧的核心是展现欲望和缺陷,这两样在泛道德化的指标里都是不成立的。”
“长此以往,这只会让我们的创作之路越走越窄。当年在和徐峥导演一起创作电影《港囧》时,我们一开始探讨的是如何塑造里面人物的人性弱点。这放在今天,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么写行不行?而不是怎么写好的问题。其实不管是创作者还是观众,我们都爱电影,希望可以一起找到解决之道,让中国电影越来越好。”束焕的发言得到了在场徐峥导演的共鸣,“你说出了很多同行共同的心里话,非常感谢你,谢谢。”
电影语言如何创新,“向技术要新质生产力”
作为今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中,导演李阳在剪辑和镜头语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在发言时介绍说,在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自己反而更加迷恋上世纪90年代手绘动画的黄金时期。“同时,电影语言的创新也涵盖了叙述方式和主题表达等领域。从叙述方式上讲,从早期的线性叙事到之后的多线叙事,集大成者是诺兰导演的《记忆碎片》。我这次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有很多借鉴。”
导演李阳
在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异人之下》,填补了国产异能漫改电影的空白。该片的联合导演夏鹏介绍说,在电影中对人工智能技术有所应用。“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探索出一套把传统工作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全新的工作流程,这在未来我想也会给业界同行带来不少启发。”
《流浪地球》系列和电影《热辣滚烫》的视觉特效总监丁燕来在发言时表示,电影语言的创新,最绕不过去的便是视觉特效。就此,他提出首先应重视真实感与沉浸感的提升,“当下的电影观众越来越期待视觉特效能够与现实世界无缝衔接。一个好的视效镜头,一定要参与电影的叙事当中去,而不是成为一种生硬的存在方式。”
“同样,视效内容也日趋严谨化。”丁燕来举例说,“在《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题材电影中,作为顾问的科学家团队给出了非常多精准、有效的数据以及方向,为后续设计、制作电影中的视觉奇观以极大的帮助。这种对真实感的追求,不仅提升了观众的沉浸感,也使得特效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热辣滚烫》中的长镜头,我们在部分实拍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环境制作出不跳脱的天气等视觉特效。生动的视效变化,也推动了演员情绪的发展。”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视觉特效总监丁燕来
在上午论坛的总结环节,主持人尹鸿概括道:“通过今次论坛上各位的发言,我们不难看出未来创作的方向,那便是向生活要题材、向观众要主题、向创新要市场、向传统要借鉴、向技术要新质生产力。中国电影从来都是在考验与挑战中生存和发展的,相信随着这么多新力量的加入,中国电影会有新的更灿烂的前景。”